其他
周健|农民捐给湖北的蔬菜烂在了库房里
人性周报 · 社会杂谈
19日,有网友在微博爆料,贵州捐给鄂州的蔬菜烂在了仓库……
看了图片后,我们才明白,捐赠蔬菜除了进超市,还可以被烂掉。
发帖的网友说“别个辛辛苦苦捐过来,宁愿放烂也没有安排发放!”
另外,也有不少网友晒图,从网上代买的打包蔬菜50元一袋,三个土豆、两根大葱、一颗白菜。
大自然是无辜的,七分天灾起码搭配着三分人祸。从汶川地震、玉树地震、雅安地震、鲁甸地震、抗击疫情,哪一次出现灾难的时候,没有发生一边救灾仓库物资装不下,一边灾民分不到一瓶矿泉水的情况?
我们很多人是健忘的,灾难一过,马上就好了伤疤忘了疼,等到下一次灾难来临的时候,大家又手忙脚乱地捐东西,管它什么地方政府、慈善总会还是红十字会,只要自己能把东西捐出去就心满意足。鲜有企业说,我们支持民间公益组织,实实在在来做一把公益。
这次疫情出现后,如果不搞什么慈善总会、红十字会统一调配,让民间公益组织有更多的参与途径;如果武汉能够把本地的社会组织、志愿者调动起来,积极参与到医院、社区、弱势群体的生活物资保障中来;如果基层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被反馈被解决,而不是把一个个人变成孤岛;那么就不会出现红十字会仓库里的口罩堆如山,一线医护人员在病区裸奔的混乱局面。
很多时候,政府对老百姓是不信任的。除了这次的疫情,还有这些蔬菜。如果蔬菜送到疫区之后,马上就交给社区的志愿者团队分发下去,无论如何都不会有那么多蔬菜烂在仓库里。
很多事情,老百姓往往是不知情。非要等到蔬菜都烂了,被人曝光了,老百姓愤怒了,然后才自上而下来调查,一层一层去问责。最终,在调查和问责的过程中,投入的时间和精力,远远超过从一开始就把蔬菜发下去所需的时间和精力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说到底,还是政府对社会组织对志愿者的不信任。他们怕自己不管起来就会出乱子,出了乱子就会丢乌纱帽,他们不敢放手让民间公益组织自己去干。
事实上,他们不仅对野生的民间公益组织不信任,他们对自己豢养的慈善总会、红十字会也不信任。他们不让慈善总会、红十字会独立运作,他们安排慈善总会负责收钱,红十字会负责收物。至于这些钱怎么花,这些口罩怎么分,还得政府的防疫指挥部说了算。
归根结底,一些官人看多了身边“雁过拔毛”的事情,他们害怕民间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也会弄出“雁过拔毛”的事情来,把自己的乌纱帽丢了。再讲深一点,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有一个很强的基因“以恶意去揣度别人的善意”,整天想着的都是“谁要害朕?”
二十几年前,我在北大西门外的操场新村租房子住。女主人在饭馆里洗碗,男人整天在家里睡觉,他们还养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。有一天,我建议男人去买辆三轮车在村口卖馒头,贴补家用。男人不吭声。我说我可以先付你一年的房租,你可以拿这些钱去做本钱。这个时候,他孩子说话了,你让我家卖馒头,是不是这样你吃馒头就不用花钱了?
还有,几年前,我一个朋友的母亲得了癌症,我在北京四处帮他找医生、看片子、讨论治疗方案,准备远程会诊等等。有一天,我对他说,医生说你“摇摆不定”没主意。他就突然对我勃然大怒,一脸懵逼之后,我才明白他是说我含沙射影指责他不给他妈妈好好看病。
以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做底牌,本身又缺乏专业的认知,再加上听不进别人意见的傲慢和自负,这是构成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态。在这社会里,出现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都在想象之外,也都在意料之中。
简而言之,“谁要害朕”这样的基因深入很多人的骨髓,不仅是官员这么想,很多普通老百姓也是这么想的。所以,蔬菜烂在库房里,核心不是官员不作为,是官员不信任社会组织,不信任老百姓,不敢放手让老百姓自己干。
关于捐赠蔬菜,方方在她的封城日记中这样写道:
除了送物品的人,院门口还堆着大堆芹菜。旁边站着一位貌似社区的工作人员。我从旁边路过,工作人员说,你可以拿点芹菜。我说我家菜够了,可以不要。工作人员说,这里有多的,尽管拿。这就是送给文联大院居民的。我便拿了几根,觉得足够。保安王师傅过来帮我抓了一把,说:“多的是。山东送来的。”
我有点奇怪,便向工作人员询问。得知,这是山东捐赠的芹菜。给了社区,有两吨,太多了。他们送了一些给各厅局,然后拿一些,送给家属。工作人员说,菜已经有点老了,菜心还可以。... ...
其实,以我的看法,如果不是直接捐赠给医院食堂,或是送到有贮藏能力的部门,更合理有效的方式,还是拿去超市,以平价菜卖给市民。超市至少有存放仓库,有分配能力,有散发渠道。而卖菜的钱,或可以捐赠方的名义交给慈善部门购买医疗物品,或可返款给对方,继续送来平价菜,供给武汉市场。这是双赢双益的事。效果远比送到社区好。
自疫情以来,社区的工作人员已经辛苦异常,要求他们把捐赠的蔬菜再分赠到各处,难度实在太大。尤其现在,人手少,车辆少,一卡车青菜来了,比方两吨,处理起来真不是容易的事。所以我想,哪怕是捐赠,其实也是可以更实事求是一些。捐赠实物如遭浪费,最终浪费的也是捐赠人的好心和善意,以及他们的财产。最终浪费的不仅是捐赠人的财产,更是他们的好心和善意。
“很多时候,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时候,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本。”方方老师这段话,对某些人来说,可能有些政治上不正确,她怎么没有去批评政府呢?但方方老师的这段话,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客观判断。
给大家讲一个我2008年的故事。
5.12地震的时候,我和新浪论坛联合发起了一个公益项目叫“灾区直通车”。我们第二天就开始从北京运送救灾物资到四川。我们第一批从北京出发的物资三百件免包扎绷带,13日夜里送到极重灾区的什邡人民医院,马上就用到了病人的身上。
后来,我们差不多运了上百趟飞机的救灾物资,基本上做到了北京头天捐赠,第二天就出现在四川灾民的手里。
这其中的诀窍就是,我们知道当地政府都忙着去救埋在废墟里的人,根本没时间搭理我们。“灾区直通车”第一趟飞机的物资还没有发出,我就委托成都的朋友陈妍,在当地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,负责每天从双流机场把物资运到什邡。
陈妍是一个非常热心又靠谱的人,他们每天去双流机场提三次货,从机场直接就运到什邡,在什邡救灾指挥部登记后,并不把货放到仓库完事,而是直接发到村里面,组织村民来分发。救灾物资发完了,陈妍再拿着村里的签收单,到救灾指挥部盖大红章,把分发的物资核销了,把底单发回北京存档。
2012年,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成立后,我2008年运作“灾区直通车”的模式,就变成了基金会所有项目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原则——知会地方政府,但独立完成项目,不给地方政府增加工作量。
后来,在2013年雅安地震中,我们也采用了同样的模式。我4月20日中午从北京飞成都,带着六车救灾物资到雅安的时候,已经是夜里十点半了。。
路被封了,武警设卡站岗,所有的车都进不去。
我们当时用了最最笨的办法,把救灾物资用三轮车、用板车,用人力,用蚂蚁搬家的方式,一点点搬运到关卡以内,一直忙到早上六点多。
当我们把第一批救灾物资在芦山县发完后,我拿着照片、村里的收条和基金会的法人证书复印件,就到雅安民政局把通行证办下来了。我记得我离开民政局的时候,给我办证的小姑娘还特别加了我的QQ,叮嘱我每天要把发放物资的照片和收条发给她,她好写材料。
我一直认为,在一个良善的社会,人与人之间要充满信任。我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彼此猜疑和自我保护之上,这些行为都不会创造社会价值,都是社会的空转行为。浪费人的生命,浪费社会的资源。
如何从点点滴滴的行为去推动社会信任?
就如同我们在5.12地震、雅安地震中所做的一样,首先就是你要去相信每一个人;其次,你要努力去行动,去获得别人的信任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多了,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就多了,人与人之间的邪恶与猜疑就少了。
回到贵州捐蔬菜的事情上。
一方面,我们可以质疑当地政府的不作为。但是事实上,正如方方老师所言,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为,不仅仅是官员没有精力,而是包括政府控制之下的街道、社区、一线的社工和本地的志愿者,他们统统都没有精力去作为。
另外一方面,我们也要说,无论是捐蔬菜的农民,还是捐钱捐物的企业,做善事,不是一捐了之,他们还需要有专业的公益组织来执行,跨越公益组织,直接把物资送到政府的仓库,往往只能满足你澎湃的爱心,而不一定能真正帮助到你想帮助的人。
当然,这次我们一些做物资捐赠的公益组织做得也不好。有些是从网上筹了几千万,然后鼠标一点,转给湖北省慈善总会就算参与了救灾,就心满意足地回家睡觉了。做得好一点的,通宵达旦地工作,在全世界买口罩,买完了,送到红十字会就算项目完成。
郑永年老师说:“国家并非抽象,它是由一个个人所组成的共同体,是人民支撑的国家;只要每一个人都像个人的样子,国家必然会像个国家的样子。”
一个国家的改变,一个社会的进步,首先是人的改变。
人的改变,独立思考和表里如一是第一步。只是今天,我们这个社会,能独立思考的人太少,跟着感觉走的人太多。
人跟着感觉走,就喜欢听阳光明媚的假话,就容易被人忽悠,就容易被板蓝根,被双黄连忽悠。
这些被忽悠的人,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,而不管别人和这个社会,这就是钱理群教授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,这些是这次防疫中的主流,我们很多人都很难独善其身。
“守护者后盾行动”寻找100位逆行的媒体人请扫描二维码推荐
关联阅读:
3、柳帆的“特别抚恤”应该发给谁?
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 | CC讲坛《梦想的力量》